400-0570-898

教育部:中小学生不允许带手机入校,必须加强家校沟通

发布时间:2021-04-16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3618
教育部:中小学生不允许带手机入校,必须加强家校沟通

伴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大众化,手机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必需品,这也导致未成年人使用手机频率越来越高,另外随着去年疫情开始之后,网络授课普及之后,让更多中小学生接触使用到了手机。在平时,也通过手机给学生发送作业等通知。

根据通知要求,学校方面要加强手机管理,在校内制定相关管理办法,对进入校园的中小学生手机要统一存放保管。另外为了满足学生的通信需求,学校需要安排相关公开通讯方式,供学生使用。

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,一方面是保护学生视力,保证学生身体健康,另一方面是剔除学生接触手机方式,避免因游戏等其他因素影响学生学习。

我想在开学之后,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机率肯定会大大减少,但学校需要采取什么相应措施呢?

教育部:中小学生不允许带手机入校,必须加强家校沟通

教育部公文

公文中提到: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。且学校应为学生设立公共电话,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,解决学生与家长沟通需求。


如今,随着智慧城市信息化发展建设,5G时代的来临,一款运营商电话智慧班牌出现在了各个校园里,这款电话班牌具有强大的系统功能,不仅可以成为学生在校的通讯工具,还能促进师生互动,保持家校沟通,利用智慧班牌实时信息发布,建立起智慧校园的美好形象!

教育部:中小学生不允许带手机入校,必须加强家校沟通


教育部:中小学生不允许带手机入校,必须加强家校沟通


教育部:中小学生不允许带手机入校,必须加强家校沟通


教育部:中小学生不允许带手机入校,必须加强家校沟通


《通知》要求明确指示:

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,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。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,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。

学校不允许学生携带手机在校使用,那么学生联系家长就是个问题。

而智慧电话班牌有联系家长的功能,通过班牌留言就可以联系到家长了

教育部:中小学生不允许带手机入校,必须加强家校沟通


教育部:中小学生不允许带手机入校,必须加强家校沟通


通过电话班牌可以实现家长与学生、老师、学生的三方互联。家长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学生考勤、作业布置等在校情况,并及时反馈信息,与教师进行高效沟通,十分的便捷。


智慧班牌更多常用功能:

教育部:中小学生不允许带手机入校,必须加强家校沟通


一、学生考勤

新高考实施后,走班制教学应运而生,对于走班来说考勤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。智慧班牌可以通过刷卡或者人脸识别来进行考勤,然后生成考勤记录,教师到班后只需浏览考勤页面,无需耗时点名,能有效的避免学生假考勤现象。


二、校园资讯及时看

通过智慧班牌就可以直接查看最新的通知、学校公告、新闻资讯、校园活动、考试信息等等。

教育部:中小学生不允许带手机入校,必须加强家校沟通


三、班级文化建设

每个班级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, 比如班主任寄语、班级荣誉展示以及班级黑板报乖等,都是展示班级文化的手段,以往这些仅仅只能通过一块黑板来展现,仅仅展示给班级里的学生,但是通过智慧班牌后。所以经过班牌的师生都能看到,这种方式,更能展现班级文化风采。

流动红旗,很多学校都会有这样的评比活动,统称班级德育排名,通过班牌也可以展现哦。


四、班级管理

教师可以通过班牌后台发布学生作业,班级通知、课件等信息,统一平台统一管理,简化繁琐枯燥的数据处理过程,提高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。


最后总结:

教育部:中小学生不允许带手机入校,必须加强家校沟通

学生手机使用管理要因人而异、因时而异、因地制宜。一般来说,不建议小学生带手机上学,必要时的家长联系、紧急情况下的报警功能,一般校园电话班牌就可以实现。初中、高中可以允许学生带手机上学,但不提倡带功能过多、昂贵的手机,且要加强统一管理。让学生带手机并不意味着对手机的使用不加限制和管理,学校要明确规定什么时间可以用手机,什么时间不能用,还应让学生懂得手机的使用场合。学校应该将手机使用管理的要求明确告知每位教师、每个学生,然后由教师监督、学生互相监督,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。要把手机使用管理当成对学生开展教育的契机,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。

让学生学会结合智慧校园系统是一门必修课,也是当下教育的一部分。学生通过智慧校园解决方案管理折射出学校的管理理念和育人水平,必须坚持“管”与“教”结合,化危为机。